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

2011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4-11 来源: 字体:【】 【】 【

2011119日在定南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定南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志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定南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定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进位跨越发展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县政协的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在危机中抗争、在困境中破局、在发展中嬗变,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谱写了定南发展的新篇章。“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8.7∶32.5∶38.8调整为2010年的17.4∶43.2∶39.4;工业园建成区总面积4800亩,落户企业112家;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8.5%,人均财政总收入由628元提高到2188元,净增1560元,年均增长28.4%。“十一五”时期,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03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36.96亿元,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和城镇重点工程建成使用;万元GDP能耗下降21.7%。“十一五”时期,累计利用内资52.8亿元,利用外资2.12亿美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10元,比2005年增加1176元,年均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87元,比2005年增加6276元,年均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4亿元,比2005年增加4.9亿元,年均增长19.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4亿元,比2005年增加16.8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2.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5‰,均控制在目标值以内。“十一五”时期,荣获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工业发展贡献奖、工业发展三年翻两番奖、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投资环境优良县、畜牧产业先进县、和谐平安县、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县、人口计划生育综合先进县等称号。

  2010年是“十一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围绕既定的工作目标,坚持“长远谋事、朴实做事、科学办事”的理念,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积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以“三攻四争三推进”工作为主抓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三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9.33亿元,增长14.8%,其中一产5.11亿元,增长3.6%;二产12.66亿元,增长16.5%;三产11.56亿元,增长1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19.1%。实现财政总收入4.2亿元,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增长6%;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4.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64%。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增强发展推动力,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四争”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开展争基地授牌、争项目资金、争用地指标、争贷款规模工作。农业科技园获得“省级农业科技园”授牌,中学教育园列入全省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试点,定南水部分区域列入东江源头保护区。台商创业园、仙湖旅游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开发等列入全省重大项目调度,中央苏区县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开发包装项目320个,向上争取项目210个,争取项目资金5.6亿元,增长16.7%;争取用地规模6750亩、“增减挂”项目用地面积800亩;争取融资项目资金8500万元。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4亿元,增长31.32%。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在建85个,完成投资16.7亿元。新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完成了清华大道、前程大道、锦绣大道、广州大道、东江源大道、赣粤门户广场、泮贤变电站、污水处理厂、迎宾楼、商会大厦、城市接待中心、消防大队营房、环境监测应急指挥中心、计生服务大楼、行政服务中心与劳动实训大楼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岭南大道、仙岭大道、南华路改造、源江路延伸段、四星级酒店、物流口岸大楼等项目建设。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0.714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45.21%。水利、能源、交通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县城应急水源、历市镇防洪工程顺利实施,历市镇电气化改造、洪洲桥、小定至细坳公路一期路基工程全面完成。

  (二)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初步形成了以稀土、钨为龙头,电子、环保涂料化工为支撑的特色产业板块。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75亿元,增长38.57%;利税总额4.5亿元,增长127.3%。创新园区建设模式,引进恒明珠、中大保利等第三方专业企业,实施园区化整体开发。夯实了园区平台,建设了12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新建了老城镇西江桥、北娄背涂料化工小区,完成了富工一、三路的改造和绿化。“退城进园”工作进展顺利。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扎实推进。健全了县领导、部门挂点服务机制,抓好了优能特、扬捷实业、永溢织造等骨干企业培育。依托大华新材料、英唐电子,启动了稀土、电子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科润化工、岐阜化工、百顺电路等项目成功落户,安普化工、坤洋实业、鑫汇仓储、锦鹏电子、启懋电子、亿科电子、华宇人造板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云飞达、德之胜、明高电路等项目建成投产。

  农业农村持续发展。大力实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双推”工程,全年投入财政资金1.3亿元,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完成了99个村庄整治点建设任务,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了龙塘新村、明德新村、锦绣家园等20个联村联组社区,硬化主干道20.9公里,入户道28.6公里,改水2228户,改厕2256户,拆除危旧房33.29万平方米,规划建房1500户。打造了岭北梅香、历市百乐排、岿美山古地等一批旅游新村,乡村漫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强了圩镇建设,重点抓好了鹅公、岭北、岿美山圩镇建设,拓宽硬化圩镇道路10.5公里,铺设人行道4.8公里,安装路灯99盏。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农机推广工作力度。完成了农业科技园核心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开工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引进农业科技示范项目15个。生猪、脐橙、油茶、工业原料林等优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出栏生猪76.68万头,完成脐橙开发3200亩,新增种植油茶7082亩、工业原料林1.62万亩。创建标准果园5000亩,扶持龙星果业新上一条脐橙分级加工生产线。完善了镇级农民服务中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加强了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提速,全年共接待游客20.2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059万元。投资5000万元基本完成了九曲度假村二期项目建设。引进山地体育公园、赖布衣风水文化园、布衣山谷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开发了钨工艺品、如意摆件、定南瑞狮等旅游商品,举办了“成功人士第二家园”专题推介会。推进了文化娱乐城和龙神宝塔项目建设,成立了赖布衣风水文化协会。物流商贸产业快速发展,加强了与赣粤两省物流行业协会的战略合作,举办了赣粤物流论坛,启动了物流产业园铁海联运“无水港”、公路货运甩挂中心、快速消费品配送中心总体规划编制,引进了永立物流、致远物流、汽车商贸城等8家物流商贸企业。继续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了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发放家电下乡补贴等资金712万元。金融服务业更加繁荣,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6亿元、贷款余额20亿元,存贷比为54.8%。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新增商品房开发面积32.7万平方米,完成开发投资2.82亿元。信息服务、职业培训、中介服务、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围绕增强经济支撑力,狠抓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深化了十大体系建设,加快了“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工作步伐。实施了政府机构改革,调整设置了23个工作部门,精减了11个直属事业单位。完成了纪检监察系统改革和七个系统国企改革。自来水公司收归国有经营。推进了以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为主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了惠农资金“一卡通”发放,规范了公务人员津补贴发放。深化了产业园管理体制,园区“自我负责、自主管理、自主运作、自我服务”的制度优势逐步显现。创新了投融资机制,完善了城投公司、国资公司运行机制,推行了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招商方式全面转型,围绕有色金属、电子、五金塑胶、环保涂料化工等重点产业,成立了10支园区产业招商小分队,发挥驻外机构窗口作用,加强与沿海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推进了专业化、园区化和产业化招商。重大项目引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签约资金超百亿元,引进内外资项目4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实际利用内资12亿元,增长14.3%;实际利用外资4240万美元,增长2.5%。产业招商效应初显,引进有色金属项目3个、电子项目12个、塑胶项目1个、涂料化工项目10个。强化了安商服务,帮助企业招收产业工人2024人,培养技术工人4624人,对33家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围绕增强和谐构建力,狠抓社会事业发展,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

  十件实事进展顺利。①完成了廉租住房建设684套、产权置换房建设132套;②定南三小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③硬化了城区小街小巷22条、1.25万平方米;④硬化了通村水泥路40公里,全县11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水泥路;⑤全面开通了农村客运班线,鹅公三级汽车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岭北三级汽车站正在加紧建设;⑥完成了公路沿线323个自然村的垃圾无害化处理;⑦完成了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36个;⑧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70个,解决了农村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⑨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了健康检查,免费为8-15岁儿童补种了乙肝疫苗,免费为139名具备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和唇腭裂患者进行了康复手术;⑩城区6个公厕已完成规划选址。城中停车场已动工建设,城南停车场已完成选址及图纸设计,城西停车场因物流产业园功能分区调整暂缓实施。

  抗洪抢险与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受“5·7”、“6·21”洪灾影响,全县农作物受灾严重,部分农房倒塌、基础设施毁坏,人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投入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累计投入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4508万元,发放灾后重建贷款3188万元,救助安置受灾群众32069人,修通水毁公路232.6公里、桥梁115座,修复水利设施120座(处),恢复供电线路21公里。重点规划建设了鹅公镇水邦村上下段、田心村河背和龙塘镇龙塘村3个灾民新村,1438户全倒户春节前可望入住新居。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落实教育“两免一补”资金1063万元,完成了校舍建设面积1.35万平方米,推进了中学教育园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467人,创历史新高。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改善了镇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实施了名医成长工程,推进了医疗名县建设。新农合参合人数15.24万人,参合率达92.68%。新增公益性岗位312个,实现“4050”人员再就业227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60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615人,公民职业化、农民知识化培训1.2万人次。县城规划区内失地农民实现了应保尽保。做好了返城未就业知青参保工作,抓好了“五保合一”和扩面征缴工作。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532万元、医疗救助资金500万元、长寿补贴153万元、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560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资金217万元。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创办了残疾人聋儿康复中心,发放了残疾人创业和康复扶贫贴息贷款180万元。计划生育“创国优”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5‰以内。完成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完成了无线调频广播“村村通”工程。完成了“一大四小”造林绿化面积7.8万亩。推进了矿山恢复治理和矿产资源整合,岿美山钨矿恢复生产,社区移交属地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开展了“安全生产年”和工矿商贸、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食品药品监管,杜绝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了“天网”工程建设,新增视频监控点100个。强化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加快了档案数据库建设。科技、地震、气象、粮食、供销、物资、工商、质监、邮政、通讯、石油、烟草、编制、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信访维稳、图书发行、广电网络、机关事务、公路养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五)围绕增强政府公信力,狠抓政府自身建设,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政务环境得到优化。深化了机关效能测评,加强了“三化”建设督查考评,实行了项目建设承诺问责制度。推行了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启动了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开展了“创业服务年”活动,加大了投诉案件查处力度,行政效能和创业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依法行政得到落实。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工作。坚持了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加强了执法人员培训,重新核发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监督证,提升了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推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社会公众参与度明显增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6件、政协委员提案45件,按时办结率、满意或基本满意率均为100%。

  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执行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加强了重点领域突出问题预防和治理。实行了机打发票报账制度,“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制度。落实了重点建设项目“双公示”制度。推进了公共资源集中交易。规范了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管理,强化了审计监督,勤政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参政议政,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和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定南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持续增收后劲不足;支柱产业不强,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任务艰巨;项目建设推进偏慢,资金、土地等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城市内涵和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行政效能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及今后五年的发展要求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围绕“小县大县城、小县大产业、小县大财政”目标,大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定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一个飞跃”:即基本进入工业化第二阶段,三产比调整为10:54.2:35.8,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实现“两个倍增”: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三倍以上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7.9亿元提高到28.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54亿元提高到61.29亿元;实现“四个翻番”:即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生产总值由29.33亿元提高到68.81亿元,财政总收入由4.2亿元提高到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46亿元提高到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8.4亿元提高到16.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翻番。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居住、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方面条件有较大改善,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在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个原则:

  ——坚持转型发展。以产业进园区、居住进社区、引人进城区为工作路径,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联动协调发展。通过对城乡和工农之间各类资源、要素的重组和优化,打破城乡分割、工农脱节的原始发展体制,促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

  ——坚持集聚发展。快速集聚人流、物流、项目流和资金流,做大经济总量和城市人口总量。全面打破户籍制度障碍,建立完善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人口的集聚。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资源三大优势,依托五大产业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向产业园区集聚,加快有色金属加工应用、电子、环保涂料化工和生态农业产业化四个基地以及赣粤边际区域性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教育、医疗五个名县建设,实现产业的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

  ——坚持加快发展。依托六大片区,大力实施“双提”工程,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依托生态工业园“三区六园”的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双转型”工程,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五金塑胶、环保涂料化工、电子信息、动漫科技、生物制药等工业主导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依托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建设,大力实施“双推”工程,坚持以社区的理念和形态引领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漫游产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把五大产业园作为“三化”建设的主战场、产业裂变的孵化箱、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以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突破口,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互动、镇村联动,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从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面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境经济,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生态文明。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三化”建设攻坚提升之年。五年看头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关键。

  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以及市委三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一条主线、四种理念”的要求,大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以建设“四基地、五名县”为目标,以“三进区”为工作路径,以“三双”工程为抓手,以“三送”活动为切入点,着力在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上下功夫,实现转型发展、集聚发展、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2011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实现37.7亿元,增长19.6%;一二三产比重调整为14.9∶47.7∶3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增长43.9%;财政总收入5亿元,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5亿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4055元,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8元,增长8.3%;实际利用外资4255万美元,增长0.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亿元,增长17.9%;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3‰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6‰以内。

  实现2011年发展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走产业园区化发展道路,加快生态工业园、物流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旅游产业园和中学教育园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步伐,真正把五大产业园建设成为工农对接、城乡统筹的综合园区。

  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方式。按照产业园区与城市片区、生活社区相结合的要求,高标准编制五大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商贸、休闲等配套功能。完善产业园管理体制,赋予产业园管委会片区改造、社会管理和市场繁荣等职能。改革园区投融资体制,运用园区地产开发、土地一级开发等新型融资模式,推进园区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进服务转型,完善县领导、部门挂点服务企业(项目)制度,组建园区服务工作队,统筹抓好园区招商、招工、招生、安商,以及项目引进、筹建、报批等各项服务工作。制定农民、外来人员进城进园就业、创业、土地流转、身份置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外来人员、农民进城安居置业门槛。策划举办中学教育园区开发建设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坛等活动,扩大产业园影响力,提升园区竞争力和吸引力。

  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开展“五园五比”活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抓好一批产业项目的快速落地、开工、投产,形成强大的项目跟进效应。以打造省级生态工业园为目标,依托恒明珠、金龙动漫、中大保利等第三方专业企业,继续实施园区化整体开发,加快富田、东岭、老城工业区和恒明珠工业园、台商创业园、有色金属、环保涂料化工、金龙动漫、中大保利产业园建设,推进产业四路及园区生活、商贸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综合服务大楼建设,推进恒明珠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推进物流产业园铁海联运“无水港”、公路货运甩挂中心和快速消费品配送中心三大功能区建设,加快物流口岸大楼、东江源大道延伸段及支线道路建设,抓好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技术引进,加强与赣粤两省物流行业协会的合作,申报国家级公路货运甩挂中心试验区,着力打造赣粤物流大通道上的中心枢纽;推进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综合服务中心、生猪科技园建设及农产品仓储保鲜、饮料加工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种植基地达到10000亩,养殖基地达到5000亩,引进种养加工项目5个以上,引进资金6500万元,着力打造高效循环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抓好客家风情村、桃花源风景区、成功人士第二家园、赖布衣风水文化园、九曲风景区旅游公路、三亨至古地旅游公路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布衣山谷旅游山庄、山地体育公园、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文化游憩、休闲娱乐、商务会展和度假购物功能。建设中心城区和天九、岭北、老城、岿美山等区域旅游中心;启动中学教育园一期工程园区路网、资源共享区、幼儿园、小学、初中等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出台吸引周边地区学生来我县就读的优惠政策,与高校、名校、名班联办分校、专业、专科,共建友谊班、职业培训中心、实习实践基地等,增加全县教育资源总量。

  (二)大力实施“双转型”工程,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推进工业强县,大力实施“双转型”工程,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全力推进招商方式转型。以产业园为平台,把握广河高速公路开通机遇,加快招商工作方式转型。组建10支招商小分队,强力推进园区化、组织化和专业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投资集团,重点引进高科技、高投入、高税收、高附加值、强带动力的优势项目。力争生态工业园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五金塑胶、环保涂料化工、动漫科技、生物制药六大产业都有重大项目落户。

  强力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型。着力打造有色金属加工应用、台商创业园、环保涂料化工等省级产业基地。立足资源优势,壮大稀土、钨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构建集“资源收购、集散贸易、加工应用”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引进汽车动力电池、永磁电机、钨合金、纳米钨粉、智能智控项目,组建产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促进稀土、钨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环保涂料化工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动漫科技等新兴产业。支持企业技改扩能、技术创新、靠大联强、增产增效,引导优能特新上锂电池项目,鼓励英唐电子、赐彩油墨申报专利,扶持鑫磊稀土上市。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亿元,增长40.66%;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增长25%;实现利税总额4.8亿元,增长30%。

  大力培植产业集群。大力引导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五金塑胶、环保涂料化工、动漫科技、生物制药等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安普化工、大方化工等项目建设,扶持德之胜、扬捷实业、明高电路、亿科电子等工业企业做优做强,加快云飞达、华明矿业、百顺电路、启懋电子、锦鹏电子、万博汇电子、坤洋化工、聚盛化工等企业竣工投产,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启动小企业创业园建设。积极支持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引导民间资本围绕优势资源、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进行产业配套,实现裂变式集群发展。继续实施“退城进园”,全面完成城北工业小区搬迁工作。强化招工培训,确保新增企业用工、培训产业工人各3600人以上。

  (三)大力实施“双提”工程,推进新型城市化

  坚持“建管并重”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双提”工程,全面提升新型城市化水平。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成岭南大道、小定至细坳公路一期、县法院至大世界临河两边道路、城区主干道沥青铺设、东江公园、第一人民医院一期、疾控中心大楼、四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推进娱乐城、龙神宝塔、金穗广场、温州商业街、九龙商业步行街、城北新区商业中心、大世界商贸中心、杨梅商贸中心一期等项目建设。加快燃气、自来水、排水排污管网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儿童乐园、第二水源、卫生监督大楼、滨河路客家风情街、富田工业园鹿湖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引导房地产业有序发展,建设一批高档次的大楼盘。启动公租房建设,与拆迁安置房、廉租房建设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社区发展模式。力争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0.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47.21%。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深入推进“三城同创”,成立城市管理和服务指挥中心,实行“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民众参与”管理机制,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无缝隙管理。完善公共设施网点规划,搞好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和居住区绿化,推进城市美化亮化、城市公交设施、消防设施、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和水冲式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京九大道、工业大道立面改造,实施东江源大道沿线民房拆迁。加大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规范管理安置地建房。稳妥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试点工作。整治城镇环境卫生和交通、经营秩序,巩固街道景观综合整治和城区小街小巷硬化成果,创建城市管理样板街道。开展“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四)大力实施“双推”工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用工业和城市发展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实施“双推”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强化农业项目招商,新增年销售收入1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6个。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力度,抓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现代农业柑橘项目的组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力争全年出栏生猪78万头,建设“五位一体”生猪养猪小区7个,创建标准化生态果园3000亩,新增油茶种植5000亩、工业原料林1.4万亩。规范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抓好16个示范性合作社建设。推广使用农产品品牌产地标识和“九曲河”集体商标,继续申报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欧盟认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稳步推进农村现代化。抓好现代农业园、美好家园、旅游休闲观光园“三园合一”联村联组大社区建设,全力推进集中规划建房,重点拆除公路沿线土坯房。着力打造天九镇黄金湾区、龙塘镇洪洲东江源等社区建设,配套完善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医疗所、幼儿托管中心和购物中心等功能设施。坚持“生态、文化、景观、产业”四个建设标准,大力发展乡村漫游业,完善历市百乐排、老城老圩、鹅公大风、岭北梅香、岿美山古地等乡村漫游点建设。加大推进引人造镇和圩镇建设工程,抓好天九小城镇建设,启动老城次中心城镇规划和岿美山欧式小镇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水电代燃料、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纵深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力争98%行政村通宽带,30%以上行政村通3G网络,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五)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发展生态化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为重的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强化林业资源管理,继续实施珠防林工程。提升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老城连接线绿化水平,完成4.12万亩“一大四小”造林绿化任务。大力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通道、森林单位创建活动,抓好每个镇1条圩镇示范街道和2个单位庭园绿化,以及2个村4个屋场绿化美化。完成天九、龙塘、鹅公、岭北四个镇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建设,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启动礼亨水库突发污染应急防护工程建设。推进东江源区生态保护,搞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力争治理面积达1500亩以上。

  抓好节能减排。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探索低碳社区建设。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节能降耗,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提升土地、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大力推广生猪自然饲养法,扶持无公害果蔬种植,走生态农业发展新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扎实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完成廉租房、公租房建设600套;

  二是新建34个城区公交站台、20个农村客运候车亭;

  三是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历市镇、天九镇千亩标准商品蔬菜基地;

  四是投资1000万元完成10公里以上城区自来水管网建设;

  五是完成县“七星仙境”公墓陵园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投资2000万元完成10公里以上城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

  七是完成1000名学生规模的定南四小建设;

  八是完成农村土坯房、危房改造3000户;

  九是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解决1万以上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十是完成3万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为3周岁以下婴幼儿建立保健手册,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科技项目申报和企业品牌创建,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个以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中小学校第二轮网点布局调整,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镇级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工程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建2个以上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做好“五保合一”和扩面征缴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作机制,健全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重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力度。为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治疗,为农村孕妇免费补服叶酸、住院分娩给予专项补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落实“村(居)为主”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计生工作水平。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扶持优势竞技体育项目。创新优抚医保服务模式和社会敬老院管理模式,提高优抚服务水平。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做好地震、气象、粮食、供销、物资、工商、质监、邮政、通讯、石油、烟草、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人民防空、公路养护、档案史志、图书发行等工作,广泛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和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建设。

  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启动和实施“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和社会治安信息化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协调联动、快捷高效的信访事项化解机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好各类信访问题。加强道路交通、工矿商贸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加大职业卫生安全监管力度,推进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电子网络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努力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完善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与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七)大力打造“五型政府”,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按照“创新、高效、服务、诚信、廉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努力建设思想解放、决策科学的创新政府。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全面理顺政府、市场的关系,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强化创新意识,用先进理念突破思维定势,用改革创新消除发展障碍,用超常举措解决发展难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政府执政水平。

  努力建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高效政府。弘扬实干精神,减少会议和文件,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三化”建设。加强行政服务效能建设,积极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对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实行条块结合的领导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措施和责任,做到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弘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强化“马上就办”的效率意识,立说立行、一抓到底,促进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努力建设以民为本、以民为先的服务政府。积极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尽最大努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重视求医上学、社会保障、扶贫济困、劳动就业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更多地关注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让群众更直接地享受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

  努力建设依法行政、公开透明的诚信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完善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公示、听证等制度。严格执行绩效管理和问责制度,严肃整治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拓宽政务公开渠道,做到政策公开、程序规范、运作透明。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

  努力建设勤俭节约、清正廉明的廉洁政府。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动预算精细化管理,着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减轻财政压力。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政府督查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回首2010年,我们万众一心、迎难而上,谱写新的篇章;迈进2011年,我们满怀信心、知难而进,再创新的辉煌。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县政协的支持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圆满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定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大会秘书处                          2011119日印发

  共印460

  附件:

  《定南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三攻四争三推进:“三攻”是指三个主攻,即主攻以城市化进程提速、城市功能品位提升为内容的“双提”工程,以招商方式转型、产业发展方式转型为内容的“双转型”工程,以推进城乡统筹、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双推”工程;“四争”是指四个争取,即争基地授牌、争用地指标、争项目资金、争信贷规模;“三推进”是指三个推进,即推进“三进区、四基地、五名县”政策体系的建立、推进“三城同创”活动的开展、推进十大产业文化活动的实施。

  2、三进区:即引人进城区、产业进园区、居住进社区,是 “三化”建设的工作路径,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

  3、四基地:即建设有色金属加工应用产业基地、电子产业基地、环保涂料化工产业基地等三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4、五名县:即把定南建设成为赣粤边际的区域性教育名县、医疗名县、文化娱乐名县——“江西小香港”、商贸物流名县——“岭南小义乌”、休闲旅游名县——“东江小博鳌”。

  5、三城同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园林城市。

  6、“三双”工程:即“双提”工程、“双转型”工程和“双推”工程。“双提”即城市化进程提速、城市品位和功能提升;“双转型即招商方式转型、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双推”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双提”工程、“双转型”工程和“双推”工程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为实现“三双”目标而启动的一批具体工程项目。

  7、一条主线、四种理念:市委工作思路,2010114日史文清书记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提出。“一条主线”,就是要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四种理念”,就是要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这是对赣州科学发展之路的继续延伸。

  8“无水港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与惠州港开展铁海联运,实现江西面向韩日、东南亚地区出口货物直接在定南通关,由京九铁路运到惠州港的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使定南成为江西南部的物流出口大通道。

  9、客家风情村:该项目位于历市镇修建村,占地面积约93亩,主要建设客家围屋宾馆、特色餐厅、艺术展览中心、民俗风情广场、客家作坊、商业街等,总投资约0.9亿元。

  10、桃花源风景区:该项目位于历市镇恩荣村,占地面积约1028亩,是以千亩桃花园、百里枫叶林为主题的风景区,通过招商方式建设,总投资约1.2亿元。

  11、成功人士第二家园:该项目位于神仙岭,占地面积约312亩,通过招商方式建设,旨在建设一个成功人士聚集的高档人文社区。

  12、金穗广场:该项目位于工业大道恩荣加油站对面,占地面积约105亩,是以农资农贸为主的商业中心,总投资约4.8亿元,通过招商方式建设,预计2011年底可完成投资2.5亿元。

  13、温州商业街:该项目位于前程大道北侧,占地面积约57亩,是集综合商城与复式购物街为一体的商业中心,总投资约2.2亿元,通过招商方式建设,预计2011年底可完成投资1亿元。

  14、九龙商业步行街:该项目位于工业大道北侧(从恩荣桥头至县公立医院),占地面积约87.5亩,是集购物、休闲、娱乐、住宅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总投资约4亿元,通过招商方式建设,预计2011年底可完成投资2亿元。

  15、城北新区商业中心:该项目位于城北新区,在城北工业园退城进园搬迁后结合城北土地一级开发,在总体规划中规划一个商业中心,总投资约1.9亿元,通过招商方式建设,预计2011年底可完成投资0.9亿元。

  16、东江公园:该项目为原天然湖项目,占地面积约135亩,主要建设湖堤、步行道、亭阁、绿化亮化等设施,总投资约0.3亿元,通过BT方式建设,预计2011年底可完成投资0.27亿元。

  17、儿童乐园:该项目位于东江公园旁,占地面积约300亩,主要建设供儿童游玩的娱乐设施及配套设施,总投资约0.5亿元,通过招商方式建设,预计2011年底可完成投资0.3亿元。

  18、滨河路客家风情街:该项目位于滨河路(中沙河北侧),主要建设步行道与绿化亮化设施,总投资约0.33亿元,通过招商方式建设,预计2011年底可完成投资0.2亿元。

  19、富田工业园鹿湖:该项目位于富田工业园区富工一路与富工三路交汇处,占地面积约250亩,主要建设湖堤、步行道、绿化亮化等设施,总投资约0.18亿元,通过招商方式建设,预计2011年底可完成投资0.1亿元。

  20、三级汽车站:是指占地面积3亩以上、工作用房120平方米以上的镇级汽车站。

  21、“城中村”改造:是指对城区内因城市扩张,原为城郊,现为城区内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改造。

  22、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3、循环经济:是指将生产所需的资源通过回收、再生等方法再次获得使用价值,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经济生产模式。

  24、“阳光家园计划”: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财政部2009年启动,是针对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项目。

  25、工业化第二阶段: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了标准模式,即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农业经济阶段(或称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第三阶段为发达经济阶段。工业化第二阶段是指工业化阶段的中期,即工业化起飞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2年美元计算)1456美元至2912美元。

  26、“五园五比”活动: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步伐而开展的园区建设竞赛评比活动。“五园”指生态工业园、物流产业园、农业科技园、中学教育园、旅游产业园,“五比”是指比项目投产见效、比用地报批、比融资规模、比综合管理、比园区变化。

  27、发展生态化:是指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食物生产和能源上的自我维持。

  28、“五位一体”生态养猪小区:是指由政府、龙头企业、银行、合作社、养殖户等五个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生态养猪小区的一种生猪产业发展新模式。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