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文件 > 县委文件> 正文

关于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

定发〔2018〕3号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05 来源: 字体:【】 【】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纵深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意见》(赣发〔2017〕20号)和《中共赣州市委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赣市发〔2017〕32号),在新的起点上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完善政策、创新举措、补齐短板,集中精力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苏区振兴篇章,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

  (一)着力解决制约振兴发展的突出问题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攻克深度贫困,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做到真脱贫、脱真贫。

  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落实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因村因户发展脐橙、蔬菜、油茶、畜禽、水产、茶叶、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争取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产业基地或农民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资产托管等资产收益扶贫方式,让没有劳动能力的兜底对象获得稳定收益,确保产业扶贫覆盖100%贫困户。实施光伏扶贫扩面工程,力争用1-2年时间,使每个贫困村都建有规模1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每年为每村增加4-5万元集体收入。提高“产业扶贫信贷通”贫困户直接贷款发展产业的比例,确保贫困户获得更多收益。加快实施电商扶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和“快递下乡”工程,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超过80%。加快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建立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机制,支持设立更多“扶贫车间”和扶贫加工点,形成贫困户就业创业的长效帮扶机制。[责任单位:县扶贫和移民办、县委农工部、县农粮局、县林业局、县果业局、县发改委、县金融局、县商务局、县旅发委、县工信局、县人社局,各镇]

  大力实施安居扶贫工程。对地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群众,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对搬迁对象就业、产业、培训等方面扶持力度,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完成农村保障房建设,全面解决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对象”基本住房安全问题。[责任单位:县扶贫和移民办、县发改委、县规划建设局、县国土局,各镇]

  进一步筑牢兜底扶贫防线。完善健康扶贫政策,将新增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四道保障线”保障范围,适时调整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参保标准,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卡通”即时结算,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推进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施分批救治。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与物价水平联动机制,及时足额落实社会救助配套资金,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农村低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推进扶贫、教育、住房、医疗、民政等政策“双向全覆盖”,综合运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为困难群众提供综合保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卫计委、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各镇]

  整体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坚持每个贫困村1名县处级干部挂点机制,大力支持深度贫困村开展村庄整治。结合“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整治,将各类产业发展项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等社会事业项目,空心房拆除、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整治项目,以及基层党建、乡村治理项目等捆绑打包,整村推进、同步实施,重点实施“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和“8+4”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推动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积极创新土地入股、中介服务、光伏扶贫、资源开发、村企合作等办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勤劳致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责任单位:县扶贫和移民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委农工部、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教体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文广新局、县卫计委、县环保局,各镇]

  2.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打造综合性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推动赣深客专早建成、早通车,实现赣粤边际与珠三角、港澳交通2小时经济圈对接。高标准建设高铁定南西站。规划建设京九铁路与鹰瑞梅铁路连接线(定南—安远段)。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小定线县城至岭北一级公路建设,启动宁定高速公路定南连接线西延工程规划。加快实施国省道改造和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国省道公路里程,继续改造升级县内道路系统。[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各镇]

  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加快推进水电改造工程,科学有序推进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能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资源。完成境内省级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形成覆盖县城、工业园区和周边重点镇的供应网络。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县规划建设局、县供电公司,各镇]

  构建功能完备的水利设施体系。加快洋前坝水库重点水源工程及蓄引提工程项目建设,推进饮用水备用水源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供水安全。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城镇防洪、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等工程,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固维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东江源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发改委、县规划建设局、县农粮局、县财政局,各镇]

  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性能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建设,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开展农村无线宽带建设全覆盖试点,推进城市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推动光纤向行政村、宽带向自然村延伸,建设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通畅的宽带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拓展信息应用领域,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打造智慧定南。[责任单位:县工信局、中国电信定南分公司、中国移动定南分公司、中国联通定南分公司,各镇]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新增财力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让全县人民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幼儿园分区布局,办好幼儿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打造省级示范教育园区和示范性职教中心。实施“名师定校”“科研兴校”,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职教育、特殊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育对经济的直接贡献率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农村素质教育特色县。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外来教育人才,留住本地教育人才。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加强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推进医疗急救中心和急救站建设。推进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标准化卫生计生服务室贫困村全覆盖。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扎实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加快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大对文化事业项目的建设投入,完成县城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弘扬客家文化,加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形成健身设施体系。[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计委、县市监局、县委农工部、县文广新局,各镇]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大力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统筹城乡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水平,加强残疾人康复中心、敬老院等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大力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发改委、县卫计委、县防震减灾局、县残联,各镇]

  强化各类人才支撑。深入实施创新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加快人才住房建设,争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引智项目向定南倾斜。加强县人才市场和培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人才中介组织的联网与交流。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研发主体作用,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或科研团队。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科技局]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加快建设创新型定南。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创新驱动“5511”和“1122”工程、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和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省级、国家级技术(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启动重大装备、重大关键技术专项,培育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和自主品牌企业。支持和引导鑫磊稀土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对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重点推进元邦摩擦、赣悦光伏等有条件的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培育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支持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发展。探索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数据资源制造业。[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民企局,各镇]

  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中国(定南)智能助残科技城、中国(定南)模具城、民定丰纺织产业园、砺剑军民融合产业园“两城两园”为主体,推动我县工业向高端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首位产业。鼓励稀土、钨等传统产业以企引企、退低进高,规范前端、做强后端,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装备等中高端产能。推进鑫磊、明高、元邦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改升级,在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逐步实现设备自控、数据集成、智能分析等。引导企业预留智能制造空间。提升信息水平,推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助力智慧定南建设以及物联网、工业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科技局、县民企局,各镇]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建设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打造开发性金融扶贫示范县样板。大力引进企业运营中心、集团总部和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定南。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完善契合中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PPP、企业债、租赁融资等各种融资模式。引导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发展,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和增资扩股。加快赣粤(定南)现代物流综合体、铁路集装箱转运中心、老城综合服务区等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公路口岸作业区、定南公路港服务功能,积极申报定南综合物流保税区,推动“三南”物流配送一体化,打造赣粤边际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多式联运(铁路集装箱)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服务新业态,做大物流总量。拓展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完善农村物流站点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加快推动全域旅游规划的实施和落地,发展泛客家文化体验、山水度假休闲、文体康养等旅游业态,打造“泛客家文化体验地、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创建国家级电商物流示范基地。发展大数据项目,推动县级电商孵化园和创客空间、农村淘宝、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加快电商物流体系建设,完善镇村两级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提升康养产业,推进互联网医共体、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康养项目,建设康养谷,实现智慧养老。[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旅发委、县商务局、县民政局、县卫计委、县金融局、县残联、县口岸办、县物流产业园管委会、县文化生态旅游投资公司、人民银行定南支行、农业发展银行定南分行、县银监办、赣州银行]

  (三)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打造靓丽城市。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多规合一”,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探索建设可持续发展与韧性城市。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区,实现中心城区多区联动、一体化发展,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城融合,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形成立体化城市布局。加快“智慧定南”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智慧社区、智慧商场、智慧公交、智慧医院等项目。加快城区棚户区改造,全面提升改造城区小街小巷,加强综合性文化、体育、市政、园林等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以打造“三最”(最安静、最干净、最有序)城市为目标,持续推进“三城同创”,深入推进“两违”整治,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责任单位:县规划建设局、县发改委、县城管局、县工信局、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环保局、县房管局、县城投公司、县三城同创办,各镇]

  2.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体系,盘活农村“沉淀资产”。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脐橙产业发展升级。建成一批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实施高产油茶培育工程。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发展资源均等化。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加强“空心房”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责任单位:县委农工部、县委组织部、县农粮局、县国土局、县发改委、县果业局、县林业局、县民政局,各镇]

  (四)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1.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争取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融入“东江生态经济带”,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打造一批绿色产业园。支持创建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区。支持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县。加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推行“生态+”模式,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林下经济、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加快风能、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发展。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矿管局、县林业局、县水保局、县环保局,各镇]

  2.筑牢生态屏障。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加强东江源生态保护,将东江源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推动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设立东江源国家级湿地保护示范区,改善流域源头水环境质量。扎实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加强对河湖、山地、森林等保护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禁伐”补贴和非国有森林赎买(置换)、协议封育试点。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试点。推动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大力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推进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环保局、县规划建设局、县国土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各镇]

  3.加强环境治理。落实生态功能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管理。开展全域“三净”(净水、净土、净空)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清河提升行动”,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开展东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控制并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有计划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生态转换,大力提倡循环农业经济模式,逐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废弃稀土矿治理、稀土尾水氨氮超标整改、生活垃圾填埋场升级改造、城区污水管网延伸等工作。[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农粮局、县环保局、县矿管局、县发改委,各镇]

  4.健全生态制度。强化生态导向,完善生态文明考评体系,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探索并逐步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生态综合执法机制。落实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基金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着力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价值化,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法制办、县编委办、县矿管局、县环保局、县统计局、县审计局、县林业局,各镇]

  (五)大力深化改革开放

  1.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简政放权,以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为重点,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完善行政审批工作流程。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改革,实行建设项目“一站式”审批。完成“一窗式”审批服务模式改革。全面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推进多部门联合检查,逐步实现“多帽合一”。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政务服务网服务功能。引入群众参与和评价机制,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提质提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造集中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定价目录清单,积极推进阶梯水价、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等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推进省级工业园区企业“打包”电力直接交易。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责任单位:县委改革办、县发改委、县编委办、县市监局、县财政局、县农粮局、县工信局、县卫计委、县供电公司、县城管局、县教体局、县委农工部、县行管委、县法制办,各镇]

  2.加强开放合作。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跨区域“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建设赣粤产业合作示范区。融入京九高铁经济带建设,提前布局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化生产力布局。建立健全关检合作“三个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型通关模式,打造“一带一路”物流重要节点城市。加快推进“三南”园区一体化。[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振兴办、县口岸办、县物流产业园管委会、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六)积极北上争取中央和省市更大支持

  1.大力争取政策支持。争取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动态调整范围,新能源汽车、稀土钨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参照执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参照西部地区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期限并适当降低企业享受政策门槛。争取贫困县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政策,深化支援帮扶工作。争取建立央企及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帮扶机制、国家重点科研院校对口帮扶特色产业发展机制;争取推动“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争取建立知名民企对口帮扶机制。[责任单位:县振兴办、县扶贫和移民办、县发改委、县委组织部、县国资公司、县工商联]

  2.大力争取项目支持。推动建立项目审批核准“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核准。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我县纳入国家“十三五”各类专项规划的重大项目,符合开工条件的安排到“十三五”中期开工建设。在国家、省市各类“十三五”专项规划进行中期调整时,争取将我县重大项目予以优先调整纳入规划。谋划储备一批着眼长远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重点调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提高我县境内铁路、公路的国家资本金投入比例。参照西南五省(区、市)新建中型水库资金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对我县新建中型水库给予中央和省级资金补助。[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

  3.大力争取资金支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定南的转移支付力度,逐年提高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并在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上对定南予以倾斜。争取在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额度分配上向定南倾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发改委]

  三、保障措施

  1.弘扬苏区精神。将传承红色基因贯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过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始终不忘初心,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永葆艰苦奋斗本色,弘扬担当实干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实践中打造过硬干部队伍。[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单位)、各镇]

  2.凝聚各方合力。全县上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激爱戴之情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以苦干实干抓好工作落实。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形成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上来,齐心协力、主动衔接,认真研究任务分工,明确责任人、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确保任务事项按计划推进。[责任单位:县振兴办等有关部门(单位)、各镇]

  3.严格考核督查。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通报各级各部门推进振兴发展工作落实情况。将本《意见》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给予批评直至追责问责,确保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振兴发展的优异成绩回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责任单位: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振兴办等有关部门(单位)]

中共定南县委  定南县人民政府

2018年1月2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