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专刊第5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07 来源: 字体:【】 【】 【

 


                           

 

                            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五大非法陷阱

(一)“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二)“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三)“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四)“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如“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指出,人类肠胃如果每天定植高活性、高含量的双歧杆菌,那么人类将可以与肠胃病绝缘,人类寿命有望达到140岁。”等无法证实的虚假广告内容。

(五)“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县市监局深入社区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

定南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在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中,以加强社区食品安全监管为切入点,加强隐患排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错峰执法,加强打击力度,延伸监管触角充分发挥社会共治。

一是加强摸排,清查隐患。执法人员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中老年人集中居住及活动的区域进行摸底排查。并充分发挥社区协管员联系面广、基层情况了解多的优势,通过集中培训,学习政策法规等措施,充分调动协管员的积极性,切实做好社区监督工作,发现会销隐患,及时上报,及时查处。

二是强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积极组织开展进社区宣传活动,组织执法人员和社区食品协管员,组织宣传队、成立宣传点,深入辖区酒店、养生保健会所、承办会议的宾馆、社区院落、老人集中活动区域和人流较大的活动区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培训会,使老年人正确认识保健食品的作用。向辖区群众讲解保健食品安全知识,接受群众咨询,切实提高消费者对保健品功能的认识。并对辖区内居民小区、宾馆酒店、写字楼等易发生保健品会销的场所及时发放张贴保健品会销宣传挂画,做到写字楼、住宅小区逐单元张贴,进一步普及保健食品知识,引导辖区群众科学、理性消费保健食品,避免陷入非法宣传及“会议营销”陷阱。

三是采取错峰执法,强化打击力度。针对保健食品会议非法营销特点,采取错峰执法方式,每周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一次“早查”行动,对中老年聚集的重点区域以及“养生体验店”等重点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销售保健品的行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