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先锋榜> 正文

郭国平:“脱了层皮”的扶贫干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8 来源: 字体:【】 【】 【

  “郭部长,到我家坐坐。” 

  “郭部长,我家的兔子又下了一窝崽,过来看看?”...... 

  村民们口中的“郭部长”,名叫郭国平,是岭北镇的人武部长。20169月,郭国平主动请缨,自愿挂点联系省级贫困村蔡阳村,负责精准扶贫工作。驻村以来,郭国平牢记职责使命,以村为家、真蹲实驻、倾心帮扶。 

  沉下身去,把准“贫困脉”蔡阳村。由原蔡阳、坳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总人口1505人,总面积29.7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7651亩,人均山林面积18.67亩,是人尽皆知的省级贫困村。靠山吃山、相对单一的经济来源,是蔡阳富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原来的两村合并后,村民之间互不认同;村里常住人口仅400多人,多是“386199部队”;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多比较薄弱......种种原因,让这个藏在大山里的村子,戴上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蔡阳曾经辉煌过,村里以前搭有戏台。当时在全县来说,是唯一的村级戏台”,郭国平说。确保蔡阳村如期脱贫并实现复兴,艰巨的使命摆在了这位80后驻村干部面前。为迅速摸准村情,一到村里,他就带领驻村队员,深入农户家中、广泛了解村情民意,足迹遍布了全村17个村民小组,摸清了47户贫困户的“家底”。每户贫困户家中的人口、田土、劳动力、年收入、致贫原因等情况,他都“门儿清”。驻村两年来,民情日记写满了厚厚几本,一字一句记录着蔡阳的村情民意,也记录了他对蔡阳的深情厚谊。“从公安民警到驻村干部,其实就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还是做人民群众的工作”,郭国平平静地说到。 

  精准施策,出准“脱贫招”。“蔡阳村村民的经济来源,只要是外出务工和毛竹林收入,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这是郭国平写在工作笔记上的一段话。产业兴则蔡阳兴,郭国平深谙这个关键点。驻村两个星期后,郭国平与镇村干部一起,制定了蔡阳村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三年内“发展一个产业、扮靓一片村组、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目标,为蔡阳村勾勒出了一幅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2017年,郭国平带着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从历市镇车步村引进茭白种植,并成立了茭白种植合作社。现在茭白种植面积已达138亩,直接带动2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除引进茭白外,郭国平还积极帮助村里创建了兔业扶贫基地,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基地代养包销,解决了8户无能力发展产业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为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他坚持“长”“短”结合、多元发展,积极为村里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如今,蔡阳村种植了油茶420亩,3户贫困户种植脐橙10亩以上,枫树林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5000头,鼎瑞肉牛养殖合作社年出栏肉牛300头……贫困户家家有了增收门路和致富产业。 

  贫困户周运华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自留山上的毛竹林。因为体弱多病,加上女儿高昂的大学学费,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郭国平了解到情况后,得知周运华对种脐橙感兴趣,马上为他拉了400多株脐橙苗,鼓励帮扶他开荒扩土种植脐橙。现在,周运华的脐橙园扩大到了12亩,算上毛竹林的补贴和卖竹子的钱,一年有了4万多元的收入。 

  担任蔡阳村驻村干部以来,郭国平先后帮助39户贫困户发展了产业,发放产业补助资金14.78万元;帮助27户贫困户贷款107万元;累计协调争取到各类项目67个,涉及资金1319.95万元。 

  脱了层皮,彰显“为民情”。如今的蔡阳村容整洁,产业兴旺,村民安居乐业,有奔头的日子让村民们喜上眉梢。这一切,得益于郭国平和驻村工作队的到来!在蔡阳村农民活动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齐院落,屋里桌椅、电脑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一应俱全。 

  “以前,活动中心可不是这样的,窗户冬天得用塑料纸糊着”,村支书袁印拍拍办公室崭新的防盗门,兴奋的说到,“这都是老郭来了以后,积极协调资金给换上的。”郭国平还积极争取资金,为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在原址重新搭建了百姓戏台,硬化了356户农户的入户道路,邀请医疗专家进村开展义诊……“为保如期脱贫,郭部长几乎没有双休,也没有节假日,特别是在我们坳脑组,当时为了赶工程进度,我们看着白净的郭部长晒黑了,有一次见他抬手擦汗,竟从脸上带下一层皮来”,谈起这事,周运华眼中满是感激和敬佩。“这不算什么,只要蔡阳能如期脱贫,就是再脱一层皮也值得!”对于如此辛苦的工作,郭国平没有抱怨,为了脱贫事业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着。 

  苦心人,天不负。2017年底,蔡阳村如期实现整村脱贫。 



 
分享按钮